為什么允許孩子哭,比逗孩子笑更重要!
更新于 2024-02-28 ? | 瀏覽次數 0
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事情:
咣當~孩子跑著跑著摔倒了,瞬間哇哇大哭,你開始安慰他:“寶貝,不哭了,沒事啊?!比欢?,孩子哭得更兇了,你說:“來,媽媽抱抱?!苯Y果孩子哭得更慘了。
以上的情景再正常不過了,只要孩子一哭,家長們的各種情緒都涌上心頭:自責、生氣、煩躁等等。
于是,家長們哄也好吼也罷,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不哭。
但其實,允許孩子哭泣,比逗孩子笑更重要。
01
為什么很多父母不想讓孩子哭?
大多數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都聽過父母說這樣的話:
“再哭,我就把你扔在這里?!?/p>
“哭解決不了問題,你要學會堅強?!?/p>
面對孩子的哭泣,父母常常出于錯誤的認知,用各種各樣的辦法進行阻止。
英國心理學家 Morten L Kringelbach 說:“嬰兒和孩子的哭聲,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,讓父母心跳加速、血壓升高、感覺難受?!?/p>
從生理的角度上,父母總是會下意識阻止孩子哭泣。
在心理方面層面上,父母也不愿意聽到孩子哭泣。
一方面,孩子的哭,會讓父母覺得自己沒把孩子照顧好,感覺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。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感,家長不允許孩子哭泣。
另一方面,父母小時候哭泣,同樣也是被他們的父母吼回去,只能不斷壓抑自己的情緒,找不到地方宣泄。
現在孩子的哭,會讓父母想起自己小時候類似情景下的悲傷回憶,為了避免這種難受的感覺,父母會下意識采取當年的方式對待孩子。
也就是說,很多父母不允許孩子哭泣,是因為沒處理好自己內心深處的復雜情緒。
02
孩子哭,是自我釋放的過程
每個孩子降生的時候,學會的第一件事,就是哭。
哭泣代表了寶寶有問題要求救,他們可能餓了、不舒服了或者受到驚嚇了,這是嬰兒和大人唯一的交流方式。
隨著長大,孩子的哭泣包含了更多情緒。
摔倒了之后哭是因為難受,得不到滿足時哭是因為憤怒,被其他小孩欺負了哭是因為委屈。
如果家長一直制止小孩的哭,他們就沒法學會認識和正視自己的情緒。
另外,家長不允許小孩哭,也會讓孩子以為爸媽不關心他、不愛他。
家長對哭的制止,從根本上否定了孩子的情緒,會讓孩子感覺到無助,孩子的情緒得不到釋放。
大人也有這樣的體驗:工作壓力大的時候,會看悲傷的電視劇哭一場,去跑步留一身汗,和朋友一起吃火鍋放松,當我們發泄完情緒之后,心情就會好起來。
而對于孩子來說,哭泣是唯一的情緒釋放方式。
當孩子壓制自己的情緒,他的情緒會越來越強。當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,他的情緒會越來越弱。
如果孩子每次哭泣都被制止,習慣去壓抑自己的情緒,長大后就會越來越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。
03
孩子哭,先理解情緒再處理問題
允許孩子哭,不等于向孩子妥協,而是代表著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,有原則地去規范孩子的行為。
比如孩子吃了一顆糖還想再吃一顆,父母不同意她就哭,應該先對孩子表示理解:“媽媽知道你想吃糖,不讓你吃你覺得很生氣、很傷心。你可以哭,也可以來找媽媽抱抱?!?/p>
然后再規范孩子的行為:“但是我們約定過一天只能吃一顆糖,你必須要遵守?!?/p>
當孩子哭泣的時候,父母必須先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,然后對孩子表達理解,再強調之前樹立的規則。
這樣可以讓孩子懂得哭是可以的,父母會永遠愛他,但是該遵守的規則必須要遵守。
當孩子冷靜下來,父母再和善地講明應該要怎么做,引導孩子解決問題。
小孩子的心本來就是柔軟又脆弱的,他們感受到一點點快樂就會笑個不停,感覺到一點點難過就會哇哇大哭。
面對孩子的哭泣,家長不能一味的制止,而是要學會接納和理解他們的情緒,引導他們解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