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減少孩子的拖沓和任性
更新于 2020-06-29 ? | 瀏覽次數 0
面對行為問題中常見的厭學、脾氣躁、逆反、任性、拖拉、膽怯、敵對、沖動等現象,父母常常感到一籌莫展。我在做子女教育咨詢中發現,父母反應(確切的說是母親在反應)孩子最多的是:“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沓得很!”或“我最頭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”。
然而總表現得拖拉或任性的孩子,其內心是無助的、情緒是不愉快的,他這種行為背后的無意識語言在說“我斗不過你,我就要這樣才舒服。”拖沓的信息里,隱藏有孩子對父母總是“催促”的不滿與報復;任性的種種表現的信息里,隱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敵意,而敵意說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,父母很少甚至沒有承認或接受過孩子的情感,而是對孩子過多的干涉。以下3個建議,可以很好的幫助父母和孩子減少拖沓和任性。
1、去掉對孩子太多的關注和要求。比如,孩子在吃方面出現的問題,通常是父母太關注造成的。因父母在孩子的口味上總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,而且嘮叨地讓孩子“應該吃什么”、“多吃什么”、“快點吃”之類。這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和自己的選擇,制約味覺和嗅覺神經感受,而不能體味食物的美感,孩子會慢慢的以厭食對抗你的關注。父母最好的態度是,一貫地采取合理提供用餐內容、用餐時間、給孩子表現出愉快而津津有味的吃飯的榜樣即可。
2、提供給孩子判斷和選擇的機會。孩子之所以依賴、無助、拖沓,主要因為父母的行為完全代替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,沒有從小開始培養他們的責任能力。孩子的責任感,就是要在跟他們有關系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,并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。比如,在穿衣、玩、做家庭作業等事情上,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,父母就因該表現出這樣的行為態度:“我們給你提供了很多選項,具體選擇怎樣(或什么時間)是你自己的事。”如果父母在孩子做什么上嘮叨不休、命令要求,甚至使用“罰你寫10篇小字”的處罰手段,孩子則可能把“拖延做事”作為手中的武器用來懲罰、勒索、利用父母。
3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、合理規范孩子的行為、一貫堅定地執行規范。在孩子的行為上,哪些是可接受的,哪些是不可接受的,孩子需要一個明確的界限。當他們知道允許的行為的邊界時,他們會覺得安全,并會養成行為上的自律性。我們應該清楚,父母可限制孩子的行為,但不能限制孩子的愿望和情緒。對于孩子的愿望、感受、情緒,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,內容如何,都因該接納并得到理解和尊重,而行為可以限制和糾正。以培養“準時”為例,給他們一個現實的時間限制,把守時間的任務則應交給他們自己:“離上學還有10分鐘”、“只要你準備好了,你可以看卡通片,直到我們吃晚飯,”等等。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,我們希望,也認為他們會準時。始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,才可望當孩子覺得倉促時,他們會自己抓緊時間。
河南親子專家溫馨提醒:拖拉或任性孩子的內心是無助的、情緒是不愉快的,只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,才能幫助孩子!
【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涉及版權,請及時聯系刪除】